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對消化不良有幫助嗎 (Eradication of H. pylori Infection AND Dyspepsia)?

相信很多人有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的問題... 常見的症狀包括進食後容易飽足,脹,噁心/嘔吐,打嗝,心窩灼熱等,幾乎是所有腸胃症狀的綜合... 目前並沒有一致的定義,在醫學上也不容易找到專一的病因... 根據統計,這樣的問題發生在 25%...

相信很多人有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的問題...

常見的症狀包括進食後容易飽足,脹,噁心/嘔吐,打嗝,心窩灼熱等,幾乎是所有腸胃症狀的綜合...

目前並沒有一致的定義,在醫學上也不容易找到專一的病因...

根據統計,這樣的問題發生在25%~40%的成年人身上,有許多鑑別診斷是需要注意的,包括胃食道逆流 (GERD),腸躁症 (IBS),消化性潰瘍 (PUD),甚至是較為少見的癌症...

幽門螺旋桿菌 (H. pylori) 從很久以前就被認為與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關,也有所為"檢查與治療 (test-and-treat) 策略",但這樣的做法真的有效嗎? 能夠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嗎?

根據一篇考科藍系統性綜論 (systematic review),非潰瘍消化不良患者,合併兩種或三種藥物,相較於安慰劑,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10%消化不良風險 (NNT 14人,每治療14人可減少一人發生消化不良)

Adapted from Cochrane Library 2006 Issue 2:CD002096 (此篇系統性綜論因為未定期更新,已經被撤除)

附註: 這或許是個評估證據強度的缺憾,沒有更新的系統性綜論,應該是要扣分的 (且要扣很大),但如果該領域該問題沒有新的隨機分派研究,該怎麼辦?

可不可以再懶惰一點,連幽門螺旋桿菌檢查都不要做了,直接吃藥 (PPIs類藥物) 跟檢查後陽性接受清除治療,哪種策略比較好?

根據一項隨機分派研究結果,699位消化不良患者,被隨機分派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如果陽性,則接受清除療法,另一組直接服用PPIs類藥物 (omeprazole 20 mg PO QD治療4週)

- 12個月時仍有症狀比例 82% 相較於 83%

這項研究在設計與執行上有許多問題,包括試驗退出率高 (~25%),檢驗陰性的受試者雖然沒有使用清除療法,仍接受PPIs類藥物,但還是算實驗組...

Adapted from BMJ. 2008; 336: 651-4.

總歸起來,"檢查與治療 (test-and-treat) 策略"仍然是主流,有警戒症狀 (alert symptom) 時再進一步胃鏡檢查,目前有限的證據,檢查與治療策略或直接服用PPIs類藥物,效果並沒有太大差異...

附註N: 這類研究實在不容易進行,影響消化的因素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這麼單純,對消化不良的定義也欠缺專一性,不過現實生活中,還是"對症下藥"這個方法最常見了 (制酸劑 + 促進腸胃蠕動藥物 + 消除脹氣藥物)...

分享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