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學] 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使用heparin並無顯著好處 (No Benefits for Administrating Heparin to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早期,凡是大大小小的栓塞,醫師們都會考慮到一種抗凝血藥物,肝素 (heparin),對於急性缺血性中風 (acute ischemic stroke) 病人來說也不例外,尤其是心因性栓塞中風 (cardioembolic stroke) 病人... 但這十年來,因為一直沒...

早期,凡是大大小小的栓塞,醫師們都會考慮到一種抗凝血藥物,肝素 (heparin),對於急性缺血性中風 (acute ischemic stroke) 病人來說也不例外,尤其是心因性栓塞中風 (cardioembolic stroke) 病人...

但這十年來,因為一直沒有太多正面的證據,肝素 (或低分子量肝素) 使用於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角色越來越弱...

2013年美國心臟醫學會 (AHA) 發表的指引表示:

"Urgent anticoagulation, with the goal of preventing early recurrent stroke, halting neurological worsening, or improving outcome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not recommended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lass III; Level of Evidence A)."

建議針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緊急抗凝血以早期預防再次中風...

(建議強度 III 證據等級A)

附註: 根據AHA的證據分級系統,III代表不建議 (負面建議),A代表證據等級最高

資料來源: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看之前記得點眼藥水,非常長的一篇文章]

這幾天的Lancet Neurology上,刊登了一篇一腳將抗凝血藥物 (heparin、LMWH等) 踢開的文章...

這是項IPD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綜合分析 (meta-analysis),與傳統綜合分析不同的是,這是個"大頭"才能做的綜合分析,因為你要從不同研究者手中取得原始數據,進行分析,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這兩年,這樣的文章越來越多,而這樣的分析方法,被認為是綜合分析的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

因為它可以克服許多研究層次 (study level) 的綜合分析所做不到的事情...

這項分析收納五個使用肝素 (或相關藥物) 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隨機分派研究,分別是IST、TOAST、TAIST、HAEST、FISS-tris,共22,655位受試者...

比較的對象為aspirin或安慰劑,分析結果顯示:

(1) 四項因子與急性中風後再次栓塞有關:高齡、心房顫動、電腦斷層上有可見的梗塞病灶、NIHSS分數增加

(2) 作者們根據這些危險因子建置一個風險預測模式,接著檢視heparin相較於aspirin或安慰劑,是否會顯著改變預後,但在不同風險族群中,接受heparin治療的受試者,臨床預後都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

Adapted from The Lancet Neurology,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2 May 2013 doi:10.1016/S1474-4422(13)70079-6.

有專家 (不是我) 提出,因為這項分析是從一個風險預測模式 (risk prediction model) 而來,除了外推性會受限外,本身這個風險預測模式的預測能力只能算是中等...

因此,這項分析結果將會受限 (代表證據等級要被扣分了)...

但是專家們 (不是我),卻異口同聲地表示,部分還沒有修正的指引,應該修正了,肝素使用於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角色已經越來越小,越來越小了...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