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PP-4抑制劑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 在過去一年使用快速成長,原因不外乎: (1) 新機轉 (就像是iPhone 6跟iPhone 5一樣,默默地會覺得6一定比5好) (2) Thiazolinedione類藥物的沒落...

DPP-4抑制劑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 在過去一年使用快速成長,原因不外乎: (1) 新機轉 (就像是iPhone 6跟iPhone 5一樣,默默地會覺得6一定比5好) (2) Thiazolinedione類藥物的沒落 (想當年,這類藥物就如同現在的DPP 4-I一樣火熱) 但是呢,有了Rosiglitazone的前例後 (雖然美國FDA現在又說Rosiglitazone並不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各界紛紛要求,新的糖尿病藥物上市時,是不是應該有心血管預後的資料... 之前剛好整理了DPP 4-I正在進行的大型心血管預後研究 (見下圖)... 最近,其中一項研究的初期結果將於9月2號的歐洲心臟醫學會2013年年會上發表... Hot Line III: Late Breaking Trials on Risk factors and Diabetes SAVOR-TIMI 53研究是美國FDA在2009年7月後實施的新"規矩",新糖尿病藥物上市後都要有心血管預後研究報告,第一個適用的糖尿病藥物就是saxagliptin... 這項隨機分派研究預計收納16,500位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比較saxagliptin與安慰劑對心血管預後的影響... SAVOR-TIMI 53研究註冊資訊 根據必治妥藥廠的新聞稿,雖然saxagliptin達到主要安全性終點,但並未證實療效 (降低心血管預後風險) 優於安慰劑... AstraZeneca and Bristol-Myers Squibb Announce Top Line Results for SAVOR-TIMI-53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Trial of Onglyza® (saxagliptin) 詳細的數據目前正在分析中,請等待9月初的歐洲心臟醫學會,屆時再為各位報導... ...

Read More

繼之前的二部曲: 第一部曲: [重症醫學] 以hydroxy starch進行重症病人復甦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Hydroxyethyl Starch 130/0.38-0.45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第二部曲: [重...

繼之前的二部曲: 第一部曲: [重症醫學] 以hydroxy starch進行重症病人復甦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Hydroxyethyl Starch 130/0.38-0.45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第二部曲: [重症醫學] 以hydroxy starch進行重症病人復甦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Hydroxyethyl Starch 130/0.38-0.45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下集]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今天發佈了一則警訊,建議"不要"對重症病人使用Hydroxyethyl Starch進行輸液復甦 (fluid resuscitation)... FDA表示,在檢視了相關數據 (包括之前提過的綜合分析結果),FDA的專家們認為,重症病人接受Hydroxyethyl Starch作為復甦治療會增加死亡率與腎損傷風險... 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1) 不要對重症成人使用Hydroxyethyl Starch,包括入住加護病房或敗血症病人 (2) 避免使用於原本腎功能就不好的病人 (3) 使用中,一旦腎功能開始變差,立即停止使用 (4) 所有使用過的病人都應接受追蹤達90天 (因為曾經有90天內造成腎損傷要接受透析的病例) (5) 避免使用於因為接受心肺體外分流引起出血的病人 (6) 主要出現凝血功能異常,都應立即停止使用Hydroxyethyl Starch 簡單說,在加護病房裡面幾乎已經沒有Hydroxyethyl Starch存在的必要了 (如果按照上述要求的話)... 還記得,剛引進這些藥物時,一大堆的動物與小型臨床研究,不斷強調對體液復甦上無可取代的角色,當然我們都知道可能惡化腎功能或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從前傳說的,一天不要超過三包就沒事)... 但隨著大型研究 (以及許多綜合分析) 結果的發表,我們再度回到原點,就是"Do NO Harm"......

Read More

淹起來了!!! 惡性腫瘤相關的肋膜積水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MPE) 是很討人厭的... 淹起來的速度快,且幾乎代表病人的預後不佳 (罹患MPE病人的平均存活時間僅剩4~6個月)... MPE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呼吸困難 (dys...

淹起來了!!! 惡性腫瘤相關的肋膜積水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MPE) 是很討人厭的... 淹起來的速度快,且幾乎代表病人的預後不佳 (罹患MPE病人的平均存活時間僅剩4~6個月)... MPE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呼吸困難 (dyspnea),超過一半的病人都以這個症狀表現... 常見的處理方法包括植入導管 (tunneled pleural catheter; TPC) 或是引流後注射硬化劑 (sclerosing agent)... 今天的重點就在於硬化劑,常用的硬化劑包括滑石粉 (talc),四環黴素類藥物 (例如 tetracycline 或 minocycline),以及化學治療藥物 (bleomycin)... 2009年更新的考科藍 (Cochrane) 系統性綜論,收納10項隨機分派研究,僅308位病人,整體而言,效果最好的似乎是: 滑石粉 (Talc) RR 1.34 (1.16-1.55) 代表滑石粉肋膜硬化成功率為對照組的1.34倍 相較於bleomycin,滑石粉同樣比較有效 (RR 1.23; 1.00-1.50) 相較於tetracycline,滑石粉也比較有效 (RR 1.32; 1.01-1.72) Adapted from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4;(1):CD002916.  [附註] 這篇系統性綜論於2009年更新,並線上發表於考科藍圖書館 有關不同的硬化劑使用建議與注意事項,請見下表 指引裡面提到,如果要使用滑石粉,為了避免引起ARDS的併發症,最好使用"graded"的滑石粉 (抱歉,我不是學礦物學的,實在搞不清楚這個字中文要怎麼翻譯)... [附註] 所謂的"graded"滑石粉代表的是超過50%的顆粒大小超過15 micrometer)  左邊的是...

Read Mor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gene (ALK) 是繼EGF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後一個重要的分子標的... ALK屬於酪胺酸磷酸酶受體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這...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gene (ALK) 是繼EGF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後一個重要的分子標的... ALK屬於酪胺酸磷酸酶受體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這類受體會影響下游許多訊息傳遞途徑,包括PI3K,Jak2,ERK1/2等等,幾乎與腫瘤細胞生長有關的訊息傳遞都與他有關... 附註: 想起以前學藥理的時候,整天都泡在這些訊息傳遞途徑,其實真的蠻有趣的...(握拳) 專攻ALK受體的標靶藥物,Crizotinib (Xalkori) 使用於後期非小細胞肺癌 (advanced NSCLC) 病人的研究昨天刊登在NEJM上... 這項隨機分派,開放標記 (open-label) 研究,針對後期或轉移性ALK陽性NSCLC病人,比較使用Crizotinib 與化學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 比較的化學治療療程為pemetrexed (500 mg/BSA) 或 docetaxel (75 mg/BSA),每三週一個週期,這項研究的主要試驗終點為未惡化存活時間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供收納347位受試者,1:1比例隨機分派,絕大多數為肺腺癌 (adenocarcinoma) 病人,研究結果為: - Crizotinib PFS中位數 7.7個月 (95% CI, 6.0-8.8) - 化學治療組 PFS中位數 3.0個月 (95% CI, 2.6-4.3) 兩組相比,Crizotinib顯著降低惡化或死亡風險 HR 0.59 (95%...

Read More

事實上,這不是新聞,但是時候該更新了... COPD患者使用Spiriva吸入劑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iotropium mist inhaler in patients with COPD) 在繼續"提筆...

事實上,這不是新聞,但是時候該更新了... COPD患者使用Spiriva吸入劑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iotropium mist inhaler in patients with COPD) 在繼續"提筆"寫下去前,先說明一下,所有的數據與研究報告,皆來自於經過同儕審查的科學期刊論文,且均註明出處,請自行參閱 自從2011年以來,新劑型的Spiriva (Tiotropium) Respimat被報導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後,非常多的爭議與"理性"的討論... 2011年時發表的綜合分析結果 (差點擊敗rosiglitazone的綜合分析,成為史上被XXX最多的綜合分析之一): Adapted from BMJ. 2011;342:d3215. 這篇分析中顯示,合併了5項隨機分派研究後,使用Spiriva Respimat的受試者,相較於安慰劑,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RR 1.52, 1.06-2.16)... 不論10 mcg或5 mcg的劑量,死亡風險都是顯著增加的,當時研究者們計算出來的NNTH為124人 (5 mcg劑量組)... 事隔沒多久,許多類似研究開始用其他方法 (或同樣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總不能每天提心吊膽的吧)... 包括刊登在考科藍 (Cochrane) 系統性文獻資料庫的綜合分析、以及學姊所作的MTC (已經刊登出來了,恭喜恭喜!) 方向似乎都一致... 在考科藍這一篇文章中,研究者們合併了所有使用Spiriva (不論劑型) 的研究,發現對所有原因死亡風險並無顯著影響 (PetoOR 0.98, 0.86-1.11),但再次組分析中,不同劑型之間的異質性卻達到顯著差異 (interaction P = 0.01)... Adapted from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Jul...

Read More

俗話說得好,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無聊的人自己接下去囉)... 繼上次的 "什麼是意向分析 (What is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自然而然就會有什麼是PP囉? 附註: "PP = per...

俗話說得好,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無聊的人自己接下去囉)... 繼上次的"什麼是意向分析 (What is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自然而然就會有什麼是PP囉? 附註:"PP = per-protocol",符合計劃族群分析,這個名詞太過繞口,請讓我用PP取代 這一期的BMJ上,繼上次的ITT後,再次出了一個題目考考各位對於PP是否瞭解? 話說,從前有一項針對頭蝨 (head louse) 的隨機分派研究 (不是隨機分派頭蝨啦!) 這項研究比較4% dimeticone lotion (差點誤認為Gascon) 與0.5% phenothrin liquid 在治療頭蝨的療效... 共收納了214位年輕人/兒童 (4~18歲),以及39位成人,受試者們被隨機分派接受兩種治療中的一種... PP分析顯示,接受dimeticone lotion 受試者的療效不如phenothrin liquid,治療成功率分別為69% (84/121) 與 78% (90/116),差異為8% (95% CI -19%~3%)... 有關PP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 代表簽完同意書以及隨機分派後,但是在開始治療前退出的族群 (2) 隨機分派前就退出的族群 (3) 開始治療後,但未依計劃書治療的族群 (4) 依照分派結果完成計劃書治療的族群 (5) 改用另一治療方法,且依計劃書治療的族群 所謂的PP,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按照計劃書接受分派的治療,PP族群收納的即是"按照計劃書乖乖接受治療的受試者"... 有關ITT與PP的爭議,一直沒有間斷,偏好PP分析的人們認為,這才是完整療效的體現,但偏好ITT的人們則是認為PP就是偏誤的來源... 使用PP分析可能會失去當初隨機分派的成果,讓兩組受試者不再具有對等的比較性,且因此導入影響因子 (confounding factor),影響結果... 因為ITT非常狠,即使完全沒有使用到試驗用藥,同樣要納入分析,因此,就有學者提出,在安全性分析中,是否可以放他一馬,因為,完全沒有使用到試驗用藥,就要把副作用賴在試驗用藥身上... 站在"不在場證明"的立場,似乎太過於超過,因此,我們現在比較常看到的做法就是ITT族群與PP族群,一個用在療效分析上,一個用於安全性分析囉~ 但是,最重要的是,應該比較ITT與PP族群的差異性,如果有顯著差異性,仍然是值得特別注意的重點喔! Adapted from...

Read More

正在天國研發iPhone 6的賈伯斯 (Jobs) 對這個消息一定非常關心,因為他就是胰臟癌的"體驗者"... 最近的BMJ上刊登了兩篇文章,不約而同地針對擬增泌素 (incre tin mimetic) 藥物與胰臟癌風險之間的關係提出質疑... ...

正在天國研發iPhone 6的賈伯斯 (Jobs) 對這個消息一定非常關心,因為他就是胰臟癌的"體驗者"... 最近的BMJ上刊登了兩篇文章,不約而同地針對擬增泌素 (incretin mimetic) 藥物與胰臟癌風險之間的關係提出質疑... 這兩年,擬增泌素類藥物被大力地宣傳使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 (T2DM)... 這類作用機轉的藥物包括大家所熟知的: (1)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agonists 與 (2) dipeptidyl peptidase (DPP-4) inhibitors 這兩類藥物都是針對增泌素 (incretin) 作用,GLP-1類藥物直接作用在受體 (receptor) 上,而DPP-4抑制劑則是抑制分解增泌素的酵素,於是增加增泌素的作用... 這類藥物的特色包括有助於T2DM病人體重控制 (甚至可能減重) 以及造成低血糖風險低... 但是,自2009年開始,有研究者在大鼠的動物實驗中發現,使用GLP-1類藥物可能增加胰臟異常病變的發生... 但是,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迴響,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也曾經針對這項發現發佈警訊...(但是,動物實驗距離人類會不會太遠啊!當時很多臨床工作人員可能會這樣想) 2013年3月,FDA再次發佈安全性警訊: FDA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FDA investigating reports of possible increased risk of pancreatitis and pre-cancerous findings of the pancreas from incretin mimetic drugs for...

Read More

對這個專有名詞並不陌生吧,傳說中的 ITT 就是這個, "intention to treat" ,這一期的BMJ上刊登了一個統計問題: 研究者想要看早期介入對於兒童兩歲時身體質量指數 (BMI) 的影響,收納了667位,其中337位被隨機分派接受早期...

對這個專有名詞並不陌生吧,傳說中的ITT就是這個,"intention to treat",這一期的BMJ上刊登了一個統計問題: 研究者想要看早期介入對於兒童兩歲時身體質量指數 (BMI) 的影響,收納了667位,其中337位被隨機分派接受早期介入,另外330位是對照組,根據意向分析,實驗組的平均BMI (16.53) 顯著低於對照組 (16.82)... 平均差異為-0.29 (95%信賴區間為-0.55至-0.02;P=0.04)... 下列有關意向分析敘述何者正確? (A) 維持隨機分派後的族群組成 (B) 降低治療組之間的共同影響因子 (confounding) (C) 提供介入效益一個實際的 (pragmatic) 估計值 (D) 提供的數值通常低於介入真值 (tru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根據答題心理學第二版,如果選項中有提供"(E) 以上皆是"相信絕大多數答題者會選擇(E),但在答題心理學第三版中提到,如果選項中提供的是"(E) 以上皆非",則選擇"皆非"的人數會少於"皆是"... 附註: 答題心理學這本書我寫的 有關意向原則 (intention to treat principle) 與意向分析 (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 還有改過的意向分析 (modified 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這些專有名詞充斥在各式各樣的文獻中... 但真理只有一個,科學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出自於湯川准教授),意向分析代表所有納入這項研究的受試者,都會根據其原本被隨機分派的組別進行結果量測 (與分析)... 即使是: (1) 受試者跑了,根本沒有使用實驗藥物 (2) 受試者違反計畫書 (3)...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