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學]使用呼吸器病人該怎麼投與吸入劑 (How to Deliver Aerosal Medication in Mechanical Ventilated Patients)...

重症病患經常需要接受呼吸器治療,該怎麼投與吸入劑是個令人頭大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使用吸入劑無非是想讓藥物更集中於作用位置,除了增加效果外,更希望減少全身副作用... 接受呼吸器的重症病患,使用吸入劑 (尤其是MDI) 時,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治療效果: (1) 與呼吸器相關因素...


重症病患經常需要接受呼吸器治療,該怎麼投與吸入劑是個令人頭大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使用吸入劑無非是想讓藥物更集中於作用位置,除了增加效果外,更希望減少全身副作用...

接受呼吸器的重症病患,使用吸入劑 (尤其是MDI) 時,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治療效果:

(1) 與呼吸器相關因素: 包括呼吸器,潮氣容積 (tidal volume),呼吸速率 (respiratory rate),吸氣波形 (inspiratory waveform) 等等

(2) 與管路有關因素: 氣管內管內徑粗細 (tube size),吸入氣體的潮濕程度 (humidity),吸入氣體的密度 (density)

(3) 與MDI有關因素: 使用的輔助器 (spacer),輔助器接到管路的位置,壓下MDI的時機,以及MDI的種類

(4) 與藥物有關因素: 劑量,噴霧顆粒大小,作用時間長短

(5) 病患相關因素: 氣管阻塞程度,阻塞成因,病患與呼吸器同步 (synchrony)

零零總總這麼多因素,都會導致吸入藥物飛行距離不夠,提早墜機了...

因此,許多研究結果都指出,接受呼吸器治療病患,使用吸入劑到達肺部的藥量僅有使用劑量的10~30%左右...

以HFA為推進劑,吸入氣體溫度控制在27C,相對溼度只有30%的狀況下,到達肺部的藥量僅有吸入的22%...

如果把加溫加濕裝置打開,讓溫度提高到35C,相對溼度維持在99%的狀況下,更只有12.3%...

Adapted from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 159: 63-8.

所以常規上,許多胸腔科醫師會建議將增加"按壓次數 (puff)"讓足夠的藥物到達作用部位...

確實,因為影響因素太多,很難一言以蔽之該如何調整或增加劑量,不過,正確的使用方法,至少可以避免根本是白用的窘境...

以下整理文獻中建議用法:

(1) 給藥前抽痰,抽掉氣管內管與呼吸道的痰液

(2) 使用前搖一搖 (MDI啦),讓推進劑能夠正確發揮功效

(3) 記得使用輔助器 (spacer),離氣管內管越近越好

(4) 暫時關閉加熱器

(5) 在開始吸氣時,按下板機,確保病人的呼吸與呼吸器是同步

(6) 每個劑量之間至少間隔15秒 (也有人說要1分鐘)

詢問了幾位呼吸治療師,實際執業時,上述大部分都有做到,除了暫時關閉加熱器之外,護理人員給藥的話,經常忘記每個劑量之間要給點耐心 (就會看到一次猛按6個劑量的現象)...

使用方法不對,就變成是用心安的 (應該是用心酸的) 喔!!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